龐忠和:《夸夸我的母校盱眙縣中學》
1974-1978年間,我就讀于江蘇省盱眙縣中學,在那里度過了4年的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,并從那里考取了南京大學。中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很豐富很充實,對于人生觀的形成和基礎(chǔ)知識以及做人做事情的綜合素質(zhì)與能力的養(yǎng)成都是至關(guān)重要的。40多年過去了,如今回想起來,許多事情歷歷在目、記憶猶新、難以忘卻。在慶祝母校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,回憶往事,再一次感到我們當年能夠在這所學校學習,真的是非常幸運的!母校無論是學習環(huán)境,文化氛圍,還是師資力量,都沒的說。
母校第一好,是位置好、城鄉(xiāng)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好。我出生在盱眙縣古城鄉(xiāng)的天泉湖畔。盱眙是個好地方,有十六個字概括得很好:明王故里、龍蝦之都、淮河明珠、生態(tài)家園??芍^:自然生態(tài)和諧宜居、歷史文化琳瑯滿目,經(jīng)濟社會持續(xù)發(fā)展,千年學府比鄰學校,農(nóng)林牧漁各業(yè)興旺,生產(chǎn)生活豐富多彩。一所省重點中學坐落在這樣的地方,自然條件沒的說。還有一些細節(jié),就是當年的盱眙縣中學,校址在著名的第一山上,素有“山頂中學”之稱。我的家就住在半山腰上,從上下學的方便而言,可謂得天獨厚。山頂松柏參天,猶如天然氧吧,最適宜晨讀。我最喜歡的事情,就是一大早起來去學校上自習課。大約從初二年級開始,我就負責學校廣播站的廣播工作,每天早晨半個小時的播音,兩個人輪流,不早點到是不行的。另外,我還參加學校乒乓球隊的訓練,有時候也在早晨,所以我一直是個早起的人。與我家緊鄰的,是一個巨大的石榴園,園子的對面,就是遠近聞名的玻璃泉。這個石灰?guī)r裂隙中形成的泉水,清冽甘醇,加上正好跟我家房子在一個等高線上,不用爬山,所以我們兄弟幾個寧可多走路也喜歡到那里去擔水。好山好水好學校,我的中學時代,挺幸福的。
母校第二好,是校園文化氛圍好。緊鄰校園的第一山公園,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眾多詩文題字尤為顯眼,最突出的要數(shù)“第一山”三個大字,證明“千里淮河第一山”,古人就是這么認為的。還有魁星亭邊上的“青山綠樹”,也表明這里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一向很好。好的環(huán)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。半山腰上,還有一個山洞,也稱為“半邊廟”。門上刻有“海闊天空”四個大字,俯瞰山下波濤洶涌的淮河和只能遠眺的洪澤湖,的確有這個意境。
在上山的公路沒有修好之前,來自城北的學生,還有平時下山購物的老師們,都要靠一條用石板鋪就的小路上下山,年頭久了,就磨出一條光溜溜的石板路來。雨雪天還是比較滑的。路難行,給老師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,但是,對于學生而言,則是一種體能鍛煉。艱苦的條件更能夠鍛煉人。因此,我們那個時候出來的學生們,還是比較能吃苦的,這種精神對于畢業(yè)后走上工作崗位,是有好處的。當年的新聞媒體曾經(jīng)把盱眙縣中學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的精神稱為“石板路精神”。盡管要爬山上學,但是,我們校園生活十分豐富而活躍。體育、文藝、書法、繪畫、無線電等課外活動一點也不少。農(nóng)忙的時候還要下鄉(xiāng)幫助收小麥等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,每學期拿三四個獎狀回家,相比今天,應該屬于快樂學習的標配了。
母校第三好,是老師好、師生關(guān)系好。當年的老師們,很多是背井離鄉(xiāng),來自省城南京等大城市。他們都非常敬業(yè)。盡管后來好些老師隨著年齡增長,工作變動,調(diào)離了盱眙縣中學,但是,大部分老師的名字我還能記得住,因為他們跟我們很親。教我們語文的王能龍老師,我有一回寫作文夸了他,他專門來謝謝我。教我們數(shù)學的邱鶴年老師和許和冠老師,一個板書推公式推得好,另外一個是我的初中班主任,常常跟別的老師夸我是個能干的小班長;教我們外語的張其彩和高學成老師,張老師初二英語考試特地給我加了一道題,高老師在高中是我的班主任,靠英語要我這個課代表幫助改卷子,我這自信增加的可不是一般的高;教我們書法的程玉璽老師和徐鶴老師,一個盱眙書法泰斗,一個是學校書法大家,跟他們完美練就了這個書法基礎(chǔ)就是個童子功了;教我們體育的王凱鵬和程天建老師,后者專門指導我的乒乓球,讓我許多年后在維也納聯(lián)合國同事中也能為傳播中國體育文化做貢獻。課外活動我還是繪畫和戲劇積極分子,所以忘不了夏俊山老師。他手把手教我們畫素描,后來我學地質(zhì)做野外工作還真的用上了。還有,他夸我的眉毛長得好,不用化妝就可以上臺演戲,所以必須上臺演戲,我們曾經(jīng)排了校園劇,我演了男一號,哈哈,忘不掉的“星途”。要說的感謝的話很多很多,歸結(jié)到一句話:我衷心祝愿今天還健在的我當年的中學老師們晚年幸福安康。